“四大”,如德勤,等。。
目前有一百多家保险公司,分寿险类和非寿险类,以下是前十名:
第一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在国内寿险公司的排名中,中国人寿在市场分额和利润两方面排名第一,赔款准备金充足率上排名第一,流动性和稳定性上分别排名第4和第7。鉴于此,虽然该公司的资本能力方面比其他保险公司略低一筹,但是从综合能力来看仍位居首位。
第二名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人寿总体竞争力排名为第二位,主要因为其在市场规模上排名第2位,盈利能力排在第3位,资产流动性也很靠前,排在第5位。其他指标上,其资本能力比较靠近行业平均水平,排名第10位,赔款准备金充足率和经营稳定性则相对靠后,都在第15位。由于其净资产增长率太低,以至于公司稳定性相对较低。
第三名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太平洋人寿的市场总体竞争力排名第三。这主要得益于其较强的资产流动性(第1名)、市场规模(第3名)和较高的盈利能力(第5名)。但是该公司在其他指标上的表现则略逊一筹。
其中,资本能力排在第12名,赔款准备金充足率排在第13名,特别是经营稳定性,在我们所统计的25家寿险公司中排到第24名。同时,由于净资产增长率太低,导致其总体稳定性相对较低。
第四名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太平人寿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排在第四位。其在资本能力和盈利能力中,均排在第二位,资产流动性高(第2名),市场规模相对靠前(第6名),但经营稳定性和赔款准备金充足率表现欠佳,仅排在第19名。
第五名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泰康人寿宏搭斗的综合竞争力排在行业第五位。这主要得益于其排名第一的盈利能力。另外,该公司在市场规模和资本能力上,均排在第4位。但其他指标,如赔款准备金充足率(第18名)、资产流动性(第19名)、经营稳定性(第18名)则相对靠后。
第六名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人寿在国内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得益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资产流动性,这两项测试中,其在行业内均排名第3位。此外,该公司的市场规模排名第8位。其它指标排名居中,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资本能力排名为10位,赔款准备金排名第12位,盈利能力排名为第12位。
第七名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宏人寿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其综合竞争力排名在第7位。其中,经营稳定性排在第2位,资产流动性排在第6位,盈利能力排在枝行第7位,赔款准备金排名第8。另外两个指标——市场规模和资本能力——排名比较靠后,分别为第17位和第15位。
第八名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作为一家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其综合竞争力排名在第8位。新华人寿的优势在于其市场规模(第5名)、经营稳定性(第8名)和盈利能力(第9名),但其资本能力(第20名)、流动性(第17名)、赔款准备金(第24名)则相对靠后。
第九名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寿是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与美国安泰保险集团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其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于其稳定性(第6名)、赔款准备金充足率(第6名);
表现尚蔽磨好且超过平均水平的是盈利能力(第11名)和资产流动性(第12名);但在资本能力(第19名)、市场规模(第20名)等方面则表现较弱。
第十名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作为唯一一家获准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其资本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比较突出的表现在资本能力(第1名)、盈利能力(第5名)、市场规模(第7名)。稳定性(第10名)和资产流动性(第13名)也都表现良好。其不足主要表现在赔款充足率排名较低(第25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是由中华人民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中国东方前身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于2023年9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自成立以来,中国东方始终以“保全国有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改革”为使命,将依法合规经营作为生命线,累计管理处置各类不良资产两万亿元,为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3年末,中国东方集团合并总资产超过1.1万亿元,在国内各中心城市设有26家分公司,业务涵盖资产管理、保险、银行、证券、信托、信用评级和海外业务等。下辖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一类子公司 。
; 财联社(北京,记者 高云)讯,随着中证协公布券商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券商投行业务能力也得以曝光,券业投行上半年业务呈现“井喷”。
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排名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
(26.09亿元)、
中信建投
(19.04亿元)、
海通证券
(18.35亿元)、
中金公司
(16.12亿元)、华泰联合(14.17亿元)、国泰君安(13.93亿元)、光大证券(10.37亿元)、招商证券(9.38亿元)、国信证券(8.91亿元)、民生证券(7.42亿元)。
观察本次公布数据可以发现以下突出变化,受益于注册制改革,112家券商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同比增速均值为206.63%;
重新夺得投行业务收入冠军宝座,
国信证券
、
民生证券
成功晋级行业前十;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中,华泰联合该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激增88.44%。
国信证券、民生证券各自晋升前十
对比去年同期投行收入行业排名,前十名券商排序有显著不同。
名次提升方面,
、海通证券分别提升1个名次,分别位居第一名、第三名;华泰联合提升2个名次,本次排名第5名;国信证券、民生证券颇具“狼性”,名次分别提升2、3个名次,两家券商成功晋级行业前十,分别位居第九、十名。
有名次上升则必有名次下降,
中信建投
由行业第一滑落至第二名,
中金公司
同样下滑一个名次至第四名,
光大证券
则连降两个名次至第7名,
国金证券
、
平安证券
退出行业前十之列,本次位居第13名、第17名。
长江证券
、
东莞证券
名次提升38个名次
对112家券商本次投行业务收入排名整体来看,50家券商排名提升,名次提升最多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长江保荐( 38)、东莞证券( 38)、
华林证券
( 34)、
中原证券
( 32)、
英大证券
( 16)、申万宏源承销保荐( 15)、国元证券( 15)、五矿证券( 14)、财信证券( 14)、中航证券( 13)。
名次下滑最多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
德邦证券
(-45)、
中邮证券
(-29)、
江海证券
(-28)、
华南(-25)、东亚前海(-24)、瑞银证券(-23)、华福证券(-22)、中山证券(-20)、国融证券(-20)、长江证券(-18)。
券业投行收入“井喷”
统计112家券商同比增速数据发现,券商投行业务上半年收入呈现“井喷”状态,112家券商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同比增速均值为206.63%。
收入前十券商及增速为
(44.98%)、
中信建投
(-3.11%)、海通证券(58.76%)、
中金公司
(4.61%)、华泰联合(77.68%)、国泰君安(49.54%)、光大证券(-8.88%)、招商证券(22.98%)、国信证券(52.80%)、民生证券(44.81%)。
行业投行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增速均值为34.42%,
中信建投
、光大证券今年上半年投行收入增速下滑,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3.11%、-8.88%;
中金公司
投行收入增速缓慢,华泰联合增速最高为77.68%。
112家券商中投行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高盛高华(18200.00%)、
银泰证券
(1000.00%)、华宝证券(473.24%)、英大证券(393.39%)、华鑫证券(333.05%)、长江保荐(279.85%)、华林证券(245.24%)、东莞证券(229.80%)、中原证券(177.52%)、万和证券(145.83%)。
部分券商投行业务高增速或与其去年同期较低基数有关,
高盛
高华、银泰证券、华宝证券今年上半年投行收入排名分别为102、101、100。
华泰联合承销保荐收入激增近九成
2023年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排名前二十券商分别是
(23.43亿元)、海通证券(17.86亿元)、
中信建投
(17.34亿元)、国泰君安(13.22亿元)、
中金公司
(12.71亿元)、华泰联合(12.55亿元)、光大证券(10.07亿元)、招商证券(8.77亿元)、国信证券(8.67亿元)、民生证券(7.14亿元)。
行业排名前二十券商的数据变化更具观察意义,同比增速最高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长江保荐(325.02%)、
申万宏源
(143.51%)、华泰联合(88.44%)、
安信证券
(81.67%)、中泰证券(79.17%)、浙商证券(65.89%)、海通证券(64.55%)、国泰君安(60.60%)、国信证券(55.23%)、
(50.33%)。
收入排名前二十券商中两家券商排名提升最快,分别是长江保荐( 38)、申万宏源(19),今年上半年收入排名分别是第18、19名。排名下降最快的5家券商分别是国金证券(-6)、平安证券(-4)、
东吴证券
(-4)、
兴业证券
(-3)、光大证券(-3)。
中金公司
夺得财务顾问收入冠军宝座
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方面,与去年同期排名相比,
中金公司
占据该项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首席位置,
由去年同期第一名降至当前第二名,
中金公司
该收其同比增速高达82.44%。
2023年上半年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排名前十家券商包括
中金公司
(3.40亿元)、
(2.67亿元)、
中信建投
(1.71亿元)、华泰联合(1.62亿元)、五矿证券(1.37亿元)、东兴证券(0.76亿元)、国泰君安(0.71亿元)、申万宏源承销保荐(0.70亿元)、申港证券(0.68亿元)、安信证券(0.67亿元)。
机构:注册制改革提升券商投行盈利能力
中航证券
研报称,通过券商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可以看出,第一,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仍为券商两大收入来源。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在近三年基本保持不变,投资业务的收入占比自2023年中期后开始逐步下降,与2023年相比已下降4.65pct。
第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证券承销
与保荐业务收入占比与2023年相比提升3.25pct。注册制改革提升了券商投行的盈利能力。
第三,投资咨询业务收入增速较快,资管业务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较2023年下降0.89pct。行业财富管理和资管业务转型稳步推进。建议关注投行业务表现较好、财富管理和主动管理转型较为成功的券商。
交易佣金,证券公司主要活跃在资本市场,我们从它提供的业务看赚钱吧,主要有
1,投行业务,比如股票、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
2,经纪业务,为大家所熟知,比如炒股去证券公司开户,证券公司赚的是股民的手续费;
3,融资融券业务,2013年两融业务为证券公司赚得了丰厚的利润;
4,资产管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金融改革后券商可以像银行一样发行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所以现在的券商有一个多层次的产品线提供给客户,比银行的还要全,所以券商的资管也是非常赚钱的,其他就是顾问费等等。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客户购买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由证券公司运作这些钱。证券公司可以从中收取基本的申购费和赎回费,如果业绩达到合同中载明的水平,可以相应提取业绩报酬。IB业务,就是证券公司为公司介绍客户的业务,公司会相应的给予证券公司返佣。投行业务,就是承销与保荐,比如指导某家公司完成IPO啊,或者是增发啊,借壳上市啊,诸如此类,这些业务上市公司都要向券商支付相应的报酬。自营业务,就是证券公司用自己的合法资金来炒股啊,买啊,什么的,产生的利润也是证券公司的收入。还有融资融券业务,简单说就是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或者股票,然后客户加一定利息归还。这些利息也是证券公司的收入。
再就是财务顾问业务,这个主要针对公司的。
券商集合理财也称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指的是由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的一种理财产品。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通俗地讲就是券商接受投资者委托,并将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股票、等金融产品的一种理财服务,其风险和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投资之间。证券公司是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起人和管理人。
就是经济业务。就是提供交易通道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