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事件发生于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六十八位烈士,安葬在珍宝岛烈士陵
园。
珍宝岛烈士陵园,位于宝清县城东南部,万金山南山头西北坡,海拔163.3米,北靠万金山,西靠挠力河。
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3月,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在闻名中外的珍宝岛战役
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墓区面积433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长220米,宽134米,周长703米。
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珍宝岛革命烈士纪念碑,有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战斗英雄称号"的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烈士的墓碑,还有在珍宝岛战斗中牺牲的其他63位烈士的墓碑。
在国防建设上,珍宝岛战役也产生了诸多影响。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此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铅缓都发生了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槐核模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联系,现互为战略伙伴关系,此举不仅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更为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为造福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远远超出两国国家关系的范畴,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世界正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邻国、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坚持睦邻友好,战略协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俄关系的升温,中俄边界勘定、中俄东马格拉2.16边境冲突事件的低调处理、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当年一度陈兵百万的中苏边境,已逐渐恢复了宁静。 且不说随后开始的规模巨大的战备工作,单就装备上讲,由于在珍宝岛之战中,当时我军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这刺激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我军开始进行重点进行打坦克的训练,军工部门则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一系列应急装备首先投产,其后一直到80年代。红箭-73反坦克导弹、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够有效对付苏军T-62坦克,基本解决了当时的战备需要,并使我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至今仍居于世界前列。这种结果,恐怕也是当年拿坦克恐吓我们的国家所没有想到的。
珍宝岛冲突后不久,1969年8月,我军在岛上建立了营房,开始常年驻守该岛。如今,岛上的营房已经换了五代,4名官兵在这里行使着国家的主权,只有岛上林中依旧埋藏的2000多枚地雷和偶尔可见的雷场标志,还能让人追溯回当年炮火隆隆的时光。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71位战士(统计至1969年11月为止),68位安眠于宝清县的珍宝岛烈士陵园,齐齐哈尔的西氏塌满烈士陵园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园有1位。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方入侵珍宝岛16次。1967年11月底,中国边民在珍宝岛北面不远的七里沁岛冰上,苏军上前干涉,中国边防部队闻讯赶来保护边民,双方发生争斗,我方伤100多人,苏军伤10人左右。1968年1月5日,苏军又出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冲撞中国边民,撞死、轧死中国边民5人。
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发生后,中央军委提出做好“军事上配合外交斗争”的准备,并强调:只有苏方开枪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才可以开枪自卫还击。1969年3月2日凌晨,我军上珍宝岛待命,如苏方武力干涉我方巡逻,将视情况给予支援。
陈绍光舌战苏军中校 伊万大棒子无力发威
七里沁岛事件后,陈绍光带领侦察连到了珍宝岛。
陈绍光带着巡逻队在岛上遭遇苏军。几辆装甲车在一辆指挥车的带领下,冲着他们驶了过来。从装甲车里爬出来的伊万上尉,手里举着一根大棒子。
接着又从装甲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个个手持大棒。指挥车中钻出来几名军官,苏军中校杨辛对陈绍光说:“我看你顶多是个少尉,本来你无权和我对话,现在你们已经侵入了苏联的达曼斯基岛(苏联称珍宝岛为达曼斯基岛),我命令你们立刻退出去!”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你不懂历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按不平等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段的边界以主航道划分,珍宝岛也是中国的,你们已经入侵中国领土了,请你们立即走开!”陈绍光说。
伊万上尉见自己的顶头上司理屈词穷,便在一边说:“少跟他们啰嗦,叫他们尝尝大棒子的滋味。”
杨辛道:“你们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讲和平,讲友谊,从不侵略。”
“你们入侵捷克,不是侵略吗?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也是为了和平吗?”陈绍光问。
杨辛见几个苏联士兵正听得出神,不由火冒三丈:“不要听他的反苏宣传,全是一派胡言,把帽耳朵放下来,不要听!”
舌战失败的苏军撤出了珍宝岛。
于庆阳飞弹穿脑不倒 苏上尉偷袭未成丢命
随后,陈绍光带领的侦察连进入了潜伏地点,挖了雪坑,在上面盖上了白褥单。
3月2日早上6点多钟,我军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着巡逻队上岛了。孙玉国带着第一小组走在前面,排长武永高带第二小组走在后面。
这时从苏联境内两个边防站开出来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车速很快,向珍宝岛急驶而来。卡车上苏军士兵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他们抢先赶到了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第一小组边防巡逻分队的去路,并试图从三面包围我军边防部队。
孙玉国一边向苏联边防部队发出警告,一边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向岛西撤去。退到无路可退时,苏联边防部队开枪,我军边防部队6名战士牺牲。
潜伏的侦察连开始还击。陈绍光带领尖刀班作战,多处负伤。当苏联边防部队突然开枪的时候,巡逻战士于庆阳身边的几名战友倒下了,他端起冲锋枪朝敌人冲了过去,5个敌人在枪声中倒下。他看到小树林的后面有一挺机枪正在向这边射击,战士们被机枪火力压得抬
不起头。他抓住敌人机枪手更换弹夹的时机,一梭子子弹解决了机枪手。就在这时,从他的侧面飞来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于庆阳仍然向前冲了6步,手中的冲锋枪吼叫着,当他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我军边防部队发起冲击后,苏联边防部队开始向后撤退,尔后登上装甲车开始向苏联境内后撤。
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带领的第二小组也撤了下来,周登国腰部受伤。
此时,第二小组遭遇了苏联伊万上尉率领的边防军,双方在冰面上发生激烈争执。
这时,珍宝岛的中间传来了枪声,伊万上尉准备掏枪,周登国看到,立刻端起了冲锋枪。伊万正要抠动扳机,周登国抢先开火把伊万,其他苏军士兵有往回跑的,有原地卧倒的。我军边防部队一齐开火,歼灭了伊万带领的7人指挥小组。
两炮敲得坦克冲雷区 边防队长流弹下丧生
3月15日凌晨3时,在珍宝岛上潜伏待敌的侦察排排长于洪东,看到对岸苏军的6辆装甲车开到了江边,从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手端冲锋枪,在岛的东北部丛林里隐藏了起来。
8时整,孙玉国带领着12人的巡逻队上岛,走到敌人潜伏的东北部,快要进入敌人的伏击圈了,孙玉国便命令巡逻队停下来,在敌人面前晃来晃去,就是不朝前走。苏军忍不住,向巡逻部队开了第一枪。
5分钟之后,苏军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20多人,沿着封冻的江面,向孙玉国率领的巡逻队的位置冲了过来。这股敌人正好撞在了于洪东潜伏分队的枪口上。
9时46分,苏军第二次进攻开始。苏军正面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吸引我军的火力。
由于岛岸太高,苏军正面的坦克无法登岛作战,引导步兵被我军火力打得抬不起头来。坦克只好停在江面上,不断用坦克上的滑膛炮向岛上轰击。
突然,4辆苏军坦克和两辆装甲车,绕过了岛南端,从中国内河的岛西江汊上包抄过来。于洪东随即命令战士:“用四○火箭筒,敲它两炮,把他们引到雷区。”炮击使苏军发怒了,一下子就冲进了雷区,一辆坦克履带被炸断。两辆装甲车也歪倒在了江面上。苏军坦克将后面挡道的装甲车撞碎,从原路逃了回去。
苏军的步兵几次欲冲过来抢那辆被打坏的坦克,都被我军的炮兵拦了回去。一名苏军上尉从坦克里跳了出来,没有跑出几步远就被于洪东射中。于洪东又将一颗手榴弹丢进了坦克内。苏军的中校指挥官杨辛就在这辆坦克里被炸得血肉模糊。后在苏军重型大炮接连不断的猛轰中,坦克从震裂的江面沉入了江底,不久被我军打捞出来。这辆坦克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
苏军指挥所里,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看到进攻受挫,下令让在江边待命的70多辆坦克一齐杀过江去。突然,一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指挥所的顶上,指挥所炸塌了。列昂诺夫还没有直起身子,一颗飞来的流弹不偏不倚击中了他的心脏。
苏联核打击威胁
导致“深挖洞,广积粮”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美国保持中立。
可美国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经过磋商,美国得出结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最后“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毛泽东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军事实力以及美国的施压下,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局势开始缓和。
拜托喊饥,不要再YY了!~~
如果当时苏联为了争夺一个面积仅约0.74平方顷悔公里的小岛就出动3个师,而中国方面也相应的派出“重兵”对其施加“包围”,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只是双方仅伤亡百十来人了!(根据战后统计,珍宝岛事件,我边防部队共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中国边防军伤亡92人)。
实际上,当时在中、苏两国发生冲突的珍宝岛地区,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只是中国方面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而苏军步兵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一定数量的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因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优势。
另外,据资料显示,当时参加珍宝岛作战的我军只有若干个边防连(还有一些民兵支援)雀渗正。而苏军也只是营、连级规模(连团级都够不上)。
并没有分出明显的胜负,双方差点祭出核武器大打出手,从这点来说都是胜利者,因为没有引发核战毁灭人类。
算我们赢了,我们人多,死几个人不算什么,在气势和攻势上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