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谨慎性原值,不能高估。
存货期末按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如果该存货以前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存货的账面价值就是指该项存货的账面余额。如果以前已经计提过存货低价准备,即存货的账面价值=该存货账面余额-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本期购入某项商品,取得成本为100元.期末该商品的可变相净值为98,即该存货期末应按98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元;如果上述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为103元,即期末该存货应按取得成本100元列示在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存货期末计量按账面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的净额。其中,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条件下重新购买相同存货而应支付的全部费用,可变现净值是指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存货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减值可以转回,如果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不能体现减值转回这个情况。
3、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绝对不能根据可变现净值调整存货的历史成本。
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货发生部分减值):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货期末计价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存货确认的标准,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实质是规定了存货必须是资产这一原则,从而既保证了存货定义在理论上的完整性,又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的习惯,增强了准则的可操作性。
同时,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原则进行期末存货的计量符合谨慎性原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如果仍然以历史成本计量,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从防范资产不实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这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现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拓展资料】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价值,换句话说,市价并不是指存货的售价,而是目前重新取得相同存货所需的成本。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处理方法不同,比如以备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等;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存货,如原材料(需要考虑材料的用途)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存货确认的标准,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其实质是规定了存货必须是资产这一原则,从而既保证了存货定义在理论上的完整性,又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的习惯,增强了准则的可操作性。同时,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原则进行期末存货的计量符合谨慎性原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如果仍然以历史成本计量,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从防范资产不实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这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变现净值孰低法,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1、历史成本一般指发票金额,比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当前的市价购买该项资产的价值,适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当然用当时评估出来的市价乘以盘盈资产的成新率
3、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采用可变现净值和成本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持有以备生产的存货对应的产品的市价-至完成该产品的发生的加工成本-销售产品发生的相关费用
4、现值:一般涉及到长期应收款项目时使用,按照预计未来流的现值作为长期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个公允价值:熟悉交易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交易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