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全称“科技创新板”,俗称“四新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23年。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猛键进行实质判断。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
注册制主张事后控制。注册制的核心凯睁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盯知岁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更多关于科创板注册制什么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1d5b0161583786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是的。
与沪市主板核准制不同,科创板试点实施注册制审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依法经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并报经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
科创板根据板块定位和科创企业特点,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畅通市场的“进口”。相关制度对科创板发行条件进行了精简优化,从主体资格、会计与内控、独立性、合法经营四个方面,对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条件做了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从发行后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市值、财务指标等方面,明确了多套科创板上市条件。
注册制是一种不同于审批制、核准制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通过要求证券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使投资者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对证券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的价值好坏、价格高低不作实质性判断。
注册制起源于美国。美国堪萨斯州在1911年州立蓝天法中,确立了“实质监管”的证券发行审批制度,授权注册机关对证券发行人的商业计划是否对投资者公平、公正、合理进行实质性判断。1929年“大萧条”之后,美国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没有采纳“实质监管”的证券发行制度,而是确立了以“强制信息披露”为基础的证券发行注册制。目前,注册制已经成为境外成熟市场证券发行监管的普遍做法。除美国外,英国、新加坡、韩国、我国及地区等都采取具有注册制特点的证券发行制度。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历史、投资者结构、法治传统和司法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实施注册制的具体做法并不完全相同。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202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公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设立科创板入手,稳步试点注册制,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发行注册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有关做法,将注册条件优化、精简为底线性、原则性要求,实现了审核标准、审核程序和问询回复的全过程公开,体现了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让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特征与总体方向。按照科创板注册制的要求,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负有充分披露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义务;以保荐人为主的中介机构,运用专业知识和专门经验,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情况和风险,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全面核查验证,作出专业判断,供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参考;发行上市审核部门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及其他必要的方式开展审核工作,目的在于督促发行人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发行人商业质量的好坏、股票是否值得投资、股票的投资价格与价值等事项由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股票发行的价格、规模、节奏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发行人、保荐人、承销商、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通过询价、定价、配售等市场机制加以确定,监管部门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
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基础制度和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市场约束力量、司法保障机制等还不完善,科创板注册制仍然需要负责股票发行注册审核的部门提出一些实质性要求,并发挥一定的把关作用。一是基于科创板定位,对发行申请人的行业类别和产业方向提出要求。二是对于明显不符合科创板定位、基本发行条件的企业,证券交易所可以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决定。三是证监会在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的基础上,对发行审核工作以及发行人在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规定作出判断,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可以不予注册。今后,随着投资者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约束逐步形成,诚信水平逐步提高,有关的要求与具体做法将根据市场实践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
你应该到你所在营业部那个官网下载你的交易系统,安装后在大智慧中设置成系统默认状态即可,而不是使用大智慧本身的。
除了业绩以外,根据科创板指标初稿,行业属性也是硬指标。科创板行业属性定义比较明确: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的企业虽然上了科创板,但是科创板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如果日后业绩很差,还是会被退市。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些风险并不好提前预判。福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风险早知道APP产品,对于投资者搜集数据并识别投资风险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节省巨大的时间成本。
7月15日,交控 科技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这是继中国通号之后,第二家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企业在科创版上披露申购情况和中签率。
要说2023年资本市场什么事情最值得关注,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那答案一定是科创板。科创板是我国独立于主体市场的新设市场板块,是提升服务 科技 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40家企业申请科创板,31家企业过会。在过会的31家企业中,智能交通板块两家企业引人注目,分别是中国通号和交控 科技 ,这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都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何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这两家企业凭何资本拥抱科创板?
C列控系统,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列车和地面的双向通信来达到列车控制的一种方法。C列控系统的突出优点是省去了有线通信的成本和麻烦,保证行车间隔,为列车行驶安全和密集化运营打好基石。
交控 科技 郜春海在多个场合称C列控系统为“轨交系统大脑和神经” ,体现C对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C列控系统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外方之手。 中国通号与交控 科技 是国内第一批掌握自主C列控系统核心技术的高 科技 公司, 从这一点看,与科创板企业一般需具有较高的 科技 创新水平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是相符合的。
中国通号主要从事以下三类业务:第一、设计与集成:主要包括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工程提供工程设计及系统集成等服务,并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以实现控制系统的性能;第二、设备制造:主要包括生产和销售信号系统产品、通信信息系统产品和其他产品;第三、系统交付:包括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工程提供施工、安装、测试、维护等服务。
科研成果是企业 科技 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从创新水平上看,在占据领先地位的轨道交通信号技术领域,中国通号编制了13项国家标准中的9项及159项行业标准的91项。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我们在中国拥有700项注册专利和186项待批专利申请。
从经营状况上看,中国通号营收稳定。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 步增长。2023年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人民币682.9亿元,同比增长12.4%;营业收入约人民币398.4亿元,同比增长 15.7%;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38.0亿元,同比增长8.0%。
中国通号在自主化C系统在多地落子,有雄厚的市场实力。在2023年报告期内,先后中标北京地铁12号线、合肥地铁3号线、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杭海城际等项目,取得 历史 性突破。
交控 科技 成立于2009年,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面向公众提供轨道交通控制设备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是轨道交通信号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者。
科创板因创新而兴,因此,上板企业是否能长期保持领先的创新能力成为关键。 随着国内C信号系统技术国产化替代逐步实现,越来越多公司掌握此项技术,技术的迭代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交控 科技 面临的挑战。
交控 科技 本次上市筹措到的资金也将继续投入技术研发,根据交控 科技 招股意向书附录,本次筹集资金将主要依次投入轨道交通列控系统高科产业园建设项目、新一代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和列车智能网络控制及 健康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
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当前正实现重大飞跃。2023年,我国基建总投资达4850亿元,投资增速大幅上行,涉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等。
我国正加大对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
从细分行业态势看,在铁路领域,中国铁路总公司将继续保持铁路建设投资强度和规模,2023年预计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列控系统的交付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在高铁领域,我国正迎来高铁时代,高铁的自动驾驶对轨交控制系统要求上一个台阶;
从城市交通领域看,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未来会有更多项目落地,根据交通部数据,2023年1月至5月,我国轨道交通客运量91.3亿人、增长12.9%,客运繁荣。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交通路网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为我国轨道智能交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创板看重的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也是看重我国交通基建发展的新机遇。